A A A

进入福祉展
关闭
<返回

第11届2017第六届中国国际老龄产业博览会观众预登记通道,将于2017年5月开启,
敬请期待。如有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电话: +86 (0)20 8989 9605/8989 9600,
邮箱:CRCinfo@polycn.com

新闻中心

展位申请 领取门票

大健康时代的养老产业如何发展?

行业动态 2016年08月12日

大健康时代的养老产业如何发展?


  随着养老概念的不断革新、养老产业的不断发展,养老行业的从业者们在不断摸索“医养结合、以养为主”的健康养老模式过程中茫然四顾。当前是否是市场整合、跨领域合作的最佳时机?医疗资源和养老资源要怎样整合?目前我国医养结合发展到了何种程度?如何更创新、更便利地服务老人,将医疗、养生和养老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各平台专家们相互学习,不断交流思想才能够碰撞出新的商业契机。


  2015年5月24日,中国健康养老产业联盟常务理事单位和君咨询健康养老事业部在北京和君咨询有限公司举办了主题为《大健康时代下的养老产业》月度沙龙活动,与众多养老业内人士共同探讨大健康时代背景下养老产业发展大计。


  此次月度沙龙活动是和君咨询健康养老事业部举办的第三期月度沙龙活动,邀请了两位对大健康及养老行业具有资深实战和研究经验的嘉宾来进行主题分享,包括中国医药物资协会医疗器械分会陈红彦秘书长,以及和君集团合伙人、大健康产业研究中心主任崔祥瑞总。


  和君咨询健康养老事业部为大家整理呈现本次沙龙活动中的精彩观点。


一、医养结合新动向及其影响


  中国医药物资协会医疗器械分会的秘书长陈红彦,分享《医养结合新动向及其影响》。


  首先,陈秘书长向大家介绍了她从医药行业的背景角度对健康养老产业进行的关注,并向与会人员介绍了与和君咨询健康养老事业部合作发布的《2014中国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蓝皮书》,希望在大健康和老龄化时代,随着同行对健康养老板块的关注,与大家建立医养结合更多的互动平台。并从以下几点介绍了医养结合的新动向及其影响:


1.从政策角度:政策时机到了


  陈秘书长分析认为,在中国,一个产业要发展,政策因素是最大的风口。《2014中国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蓝皮书》中收录了所有相关产业板块的文件和政策。国家政策旨在将养老服务和医疗卫生有机结合做健康养老。既要为居家养老老人提供公共健康服务,也要为入住养老机构,残障,慢性病或处在康复期的老人提供医疗健康关联服务。与此同时,政府也提出了“90-7-3”的养老模式。国家的基调定了,从事养老的各个环节企业需要结合看待。


2.常见三种养老:家庭-传统、社区-新模式、机构-纯粹社会化


  接下来,陈秘书长为我们分析了三种常见的养老模式的现状以及需求,分析发现现今中国养老产业各方面投入做的还远远不够。在调研中显示,现在新开发的养老地产往往入住并不理想,整体更倾向于旅游,并明显不被大众接纳。同时我们的养老从业人员数量极为缺乏,从业人员比例大约1:220万,大多数从业人员并不具备所需的专业能力,各个环节各个产业都在单打独斗,没有做好协调工作。


  陈秘书长又将养老展与医疗器械展进行了对比,认为真正的养老展门可罗雀,甚至连区域都没划分,完全不成规模。和相对成熟的医疗器械展览无法相提并论。


3.医养系统各自独立


  陈秘书长又对现有的医养系统进行了分析。认为医院是一个疾病诊断,疾病治疗的场所,需要较高的床位周转率,无法为老人提供长期慢性或康复性的照护。然而,养老院接受慢性和突发疾病患者入住,却不方便就医。在其中,治疗,诊断和护理都是很大的问题。这种各自独立的状况并不利于老人健康养老,而医养结合可以使资源最大化体验。在医养结合过程中,医院应该承担医疗、康复、养生、养老的责任,而养老院则担负生活照顾,关注精神心理健康,提供文化活动的责任。


4.常见的医养结合模式


  有关常见的医养结合模式:


  ①由专门机构直接提供医养结合的服务,配备卫生室,也具备养老功能,老年护理的医疗结构。


  ②“联合运行”模式-养老院和医疗结构合作,建立双向转诊机制-综合医院接洽


  ③辐射形式 – 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与医疗机构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合作,为居家社区老年人提供健康服务。


  同时,陈秘书长介绍了医疗器械领域的各项政策与法规,与新兴的养老产业进行了对比说明,认为养老产业得到了国家更多的政策扶持,但是养老相关的医疗器械还存在着混乱,无证产品多的特点,家庭便携式设备大量缺乏。面对当养老从业人员不足的情况,医疗器械智能化变得更为重要。最后,陈秘书长总结道:健康养老和医养结合在中国都是没有前者借鉴的,需要多方面共同努力,多方学习,借助信息与互联网时代的便利,把握机遇,结合碰撞出一条新模式。她建议大家多参加各种行业协会与机构活动,一定要走出来,多方接触,形成圈子,找到行业伙伴和朋友,产业才会发展更快。积土为山,积水为海!


二、医康养互动模式思考


  和君集团合伙人、大健康产业研究中心主任崔祥瑞总,分享的主题是《医康养互动模式思考》。


  崔总将“康”定义为康复,从而探讨了围绕养老产业作为核心,延伸的康复和医疗产业能够做些什么。


  首先,崔总就医康养三者结合可以产生多种变形进行了分析,单独的医疗、康复、养老行业比较多见。当进行两两结合,就会产生六种模式:


  ①医疗加康复:基本为医院的康复病房;


  ②医疗加养老:多为以医院为核心的居家或机构养老;


  ③康复加医院:暂时还没有出现在市场上;


  ④康复加养老:由康复医院发展出的养老产业;


  ⑤养老加医疗:主要为医养结合模式;


  ⑥养老加康复:市场上也能看到。


1.中国老龄化现状


  崔总针对中国现有养老产业现状进行了分析,中国现在已经跑步进入老龄化阶段,但是老龄化在国内各省市发展并不均衡,现已有14个省市达到了老龄化的标准。


2.从多个驱动因素看待养老产业,以及中国特色的老龄化问题


  接下来崔总从老龄化本身、政策因素等多个驱动因素角度对中国养老产业进行了分析,其中特别强调了四个驱动因素:


  ①健康情况:中国老年人的健康状况相对更加更恶劣;


  ②421家庭结构:独生子女带来的特殊家庭状态加重了养老的负担;


  ③支付能力:养老的支付问题尚未解决,国家与个人都无法全部承担;


  ④养老观念: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机构养老在心理上还是比较难以接受。


  就中国特色老龄化问题方面,崔总认为中国的老龄化不仅仅是老,更重要的是老龄人口的基数大,增速快;老年人中慢性病、恶性病数量多,其中慢性病发病率为大约为每一位老人患有4种慢性病,而如恶性肿瘤这样的恶性病又有着较高的死亡率,这引发了不同老年人的特殊照护需求。此外,大量的空巢家庭使子女对老年人照护成为问题。


3.从“不仅仅是老”的角度再看养老产业,寻找重点


  在对产业现状进行分析后,崔总将养老产业分为了五个部分,分别是:卫生保健,家政服务业,教育培训,产业服务与金融服务。其中卫生保健是当中的重点。崔总认为,在卫生保健这一部分将会出现以公立医院为主体的医疗服务市场格局。而对于现有的公立综合医院而言,发展并不平均,其中部属医院的医疗水平很高,基本具有国际最先进医疗人才与设备,但是通常一床难求;各省属医院具备了国内高水平医疗资源,而自此以下的地市级医院,县级医院与基层医疗却是缺乏资源,水平层次不齐。同时,金融资本,产业资本,医药公司,医疗信息化公司,外资医疗集团与本土医疗集团这六类“新玩家”进入了市场。主要投资在集中在高端医疗,私立专科连锁,私立综合医院,公立医院改制,医院集团与新兴医疗服务几个板块。


4.医疗机构概况:


  在医疗机构方面,中国现有医疗机构概况:


  现在中国医院数减少,虽然病床数增加,但诊疗人数增长还是大于病床数增长。综合性医院占主体,但专科医院利润率较高。民营医院增长较快,2014年底预期超过公立医院数量,但规模显著小,经营方式以专科为主,就诊率小,地点北京上海为主。专科医院数量增长状况不定,但增速超过整体,增长方向为高度细分式。其中精神,妇产,口腔,眼科,康复类较多。在2012各类专科平均收入排名中,肿瘤与儿童收入利润最大,精神类医院其次,但是康复医院收入不高。


5.康复产业基础信息


  对于康复产业,崔总认为,现在国内拥有大量康复需求,但供给严重不足,发展很落后,这造成很多人选择了效果较差的居家康复。


  康复医疗主要分为三类,其中机构康复可类比机构养老,有专业护理人员和器械帮助患者进行康复治疗;而社区康复是基于社区内卫生组织与民政组织的康复机构;上门服务则是由专业人员上门为患者提供服务。与老年人相关的康复医疗主要集中在中风偏瘫与老年痴呆的后期护理与康复治疗方面。


  在产业链构成方面,康复医疗的前端为康复设备,既包括传统康复设备如轮椅,也包括教新的可穿戴设备;产业链的中端是各个康复机构,其中包括了传统的综合康复医院康复中心和新兴的大数据,健康云,医疗云;而产业链的后端则是家庭康复。中国康复产业整体上较为落后,虽然国家出台了一些新政策,但是尚未落地。整体的服务体系不完善,康复市场的需求随着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而加大,但是专业人才高度缺乏,康复医院资源总量不足。

数据来源:养老那些事儿

2024中国国际老龄产业博览会

2024年11月15日-17日

广州·保利世贸博览馆

您可能感兴趣的主题展区:

智慧养老 智慧无障碍城市 康复护理 养老照护 适老化部品

更多展会详情请咨询

吴帆

电话:020-89308925